2019年4月30日晚18:00,苏州大学朱秀林课题组学术沙龙活动第一期在912-1114成功举办,本期的沙龙主题是安晓伟博士作题为Selenium-Containing Polymers: Perspectives toward Diverse Applications in Both Adaptive and Biomedical Materials的汇报,以及周艳艳博士关于Single Unit Monomer Insertion & 2D NMR的介绍。本次沙龙参与人员包括朱秀林课题组全体博士、准博士研究生和三位硕士研究生,在这场学术盛宴中,每个人都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问题,相互交流想法,拓展自我认知,让原本预定的两小时活动时间延长到了三个多小时,最终在21:30圆满结束。
沙龙开始前,为了营造轻松自在的与会氛围,利用课题组的沙龙专用经费,张亚洁同学根据每个人的喜好采购了一些零食和饮品。18:00,参会人员开始陆续进入会议室,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静静等待这场学术盛宴的开始。随后,待所有人员到齐,由沙龙活动的组织人黄智豪博士作简短的开场致辞,朱秀林课题组第一次学术沙龙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作汇报的是安晓伟博士,他结合清华大学许华平教授和自己在课题组的工作,介绍了含硒聚合物的相关知识和进展,包括含硒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含硒动态共价键以及其在自适应、自愈合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含硒聚合物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由于含硒聚合物有着和普通聚合物不一样的性质,大家纷纷结合自己的认识经验提出了一些聚合方法和应用方面的问题,安晓伟博士也一一耐心作出了解答和讨论,并分享了清华许华平教授的科研成果和相关文献,和我们探讨这位科研工作者独到的科研思路和敏锐的科研嗅觉。
在安晓伟博士精彩的汇报结束后,会议稍事休息。接着由周艳艳博士开始汇报,首先她向大家介绍了与普通单体聚合反应有所区别的“单一单体插入反应(SUMI)”,这一全新的聚合理念使得所有人眼前一亮,大家开始对聚合的配比条件和活性等问题进行激烈讨论。接着周艳艳博士又根据自己所做的SUMI反应分析引出第二个主题,二维核磁共振图谱分析(2D NMR),向大家介绍了三种二维核磁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谱图分析。
在两位博士汇报结束后,讨论仍在继续进行 ,所有人都意犹未尽,只可惜时间有限,这场精彩的学术沙龙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最终落下帷幕。第二次的朱秀林课题组学术沙龙活动将于5月14日晚举办,主题为聚合物的手性研究,由程笑笑博士作题为“含PLLA/PEO的手性嵌段共聚物的受限结晶行为”的汇报,以及张伟教授关于手性超分子组装的介绍,敬请期待。